紫玉淮山是從臺灣引種、增城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最新選育的淮山品種,因其肉質紫紅色而得名,在臺灣被稱為“紫人參”,是最新的“增城十寶”之一。與市民常見的白色淮山相比,紫玉淮山的淀粉、總糖、鋅等營養物質更加豐富,此外,紫玉淮山的花青素(自然界一類廣泛存在的水溶性天然色素)含量是白淮山的60倍,對眼睛保健,預防心臟病、癌癥等有一定幫助。
紫薯(Ipomoea batatas (L.) Lam),屬旋花科甘薯屬草本植物,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,故又稱黑薯、紫心甘薯或紫肉甘薯。紫薯是甘薯的一個特殊品種類型,兼有糧食物、經濟作物和藥用作物的特點。紫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淀粉、維生素、微量元素(硒、鐵、鈣、鉀 等)及花青苷、糖蛋白
竹筍(英語:bamboo shoot),是竹的幼芽,也稱為筍。竹為多年生常綠禾本目植物,食用部分為初生、嫩肥、短壯的芽或鞭。竹原產中國,類型眾多,適應性強,分布極廣。在中國自古被當作“菜中珍品”。竹筍是中國傳統佳肴,味香質脆,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?!对娊洝分芯陀小凹佣怪畬?,筍菹魚醢”、“其籟伊何,惟筍及蒲”等詩句,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。
竹蓀(Dictyophora indusiata (Vent.ex Pers) Fisch)又名竹笙、竹參,常見并可供食用的有4種:長裙竹蓀、短裙竹蓀、棘托竹蓀和紅托竹蓀,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,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,它有深綠色的菌帽,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,粉紅色的蛋形菌托,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,被人們稱為“雪裙仙子”、“山珍之花”、“真菌之花”、“菌中皇后”。
知母,中藥名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狀莖,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,花莖自葉叢中長出,圓柱形直立,總狀花絮,成簇,生在頂部成穗狀;花粉紅色,淡紫色至白色;果實長橢圓形,內有多數黑色種子,花果期6-9月。中國各地都有栽培,抗旱抗寒能力強,干旱少雨的荒山、荒漠、荒地中都能生長,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。
銀耳是擔子菌門、銀耳綱、銀耳目、銀耳科、銀耳屬真菌的子實體, 又稱作白木耳、雪耳、銀耳子等,有“菌中之冠”的美稱。銀耳一般呈菊花狀或雞冠狀,直徑5-10厘米,柔軟潔白,半透明,富有彈性。 銀耳作為我國傳統的食用菌,歷來都是深受廣大人民所喜愛的食物,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-銀耳多糖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。
羊肚菌又各羊肚菜、羊蘑、羊肚蘑,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、狀如羊肚而得名,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,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國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西藏、新疆、四川、山西、吉林、江蘇、云南、河北、北京、湖南等地區。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,有益腸胃、助消化、化痰理氣、補腎壯陽、補腦提神、防輻射、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。
杏鮑菇,隸屬于真菌門側耳科,菌肉肥厚似鮑魚,因而得名杏鮑菇。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、藥用、食療于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。杏鮑菇菌肉肥厚,質地脆嫩,特別是菌柄組織致密、結實、乳白,可全部食用,且菌柄比菌蓋更脆滑、爽口,菇體具有杏仁香味,肉質肥厚,口感鮮嫩,味道清香,營養豐富,被稱為“平菇王”、“干貝菇”,適合保鮮、加工,還具有降血脂、降膽固醇、促進胃腸消化、增強機體免疫能力、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,深得人們的喜愛。
小金松茸主要分布在海拔 3000~3800m的亞熱帶半干旱河谷氣候區高山向陽坡面,氣候干燥、晝夜溫差大,植被絕大多數為高山櫟(巴郎櫟和黃背櫟),少量為混交林(高山櫟和油 松等),林下郁蔽度絕大多數為60%~70%,土壤瘠薄,土壤呈弱酸性,土壤濕度及空間相對濕度較低,晝夜溫差大,白天最高溫16~20℃,夜間最低溫 6~9℃。調查還發現,小金松茸的發生常伴生一種叫"松茸花"的植物。此外,松茸子實體在特定條件下長出黃色透明絨毛狀物質,證明松茸子實體是菌絲體組織 和植物組織的復合體。
香菇屬擔子菌綱(Basidaiomycetes)、傘菌目(Agaricales)、口蘑科(Tricholomatacete)、香菇屬(Lentinus),學名Lentinus edodes,起源于我國,是世界第二大菇,也是我國久負盛名的珍貴食用菌。我國最早栽培香菇,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。香菇也是我國著名的藥用菌。歷代醫藥學家對香菇的藥性及功用均有著述。 香菇肉質肥厚細嫩,味道鮮美,香氣獨特,營養豐富,是一種食藥同源的食物,具有很高的營養、藥用和保健價值。
西洋參又名花旗參。五加科,人參屬。美國舊稱為花旗國,花旗參由此得名,又稱花旗參、野山泡參 、廣東人參。原產于美國北部到加拿大南部一帶,以威斯康辛州為主。通常照產地分成(一般所稱的)花旗參與加拿大參;兩者雖然同種,但因為氣候影響,前者的參面橫紋比后者更明顯,有效成分含量也較高。清澈的水質、低人口密度及極微的污染火、生津液。
三七,中藥名,又叫田七。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。主產于云南文山州,故名文山三七,又名文州三七。云南文山州歷史悠久、產量大、質量好,習稱“文三七”、“田七”,為著名的道地藥材。三七的功效非常多,可以治療治跌撲瘀血、外傷出血、癰腫疼痛、吐血咳血、衄血便血、血痢崩漏、癥瘕、產后血暈、惡露不下等等病癥。
天麻(學名:Gastrodia elata Bl. )是蘭科、天麻屬腐生草本植物。植株可達2米;塊莖狀,橢圓形至近啞鈴形。分布于中國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和西藏。生于疏林下,林中空地、林緣,灌叢邊緣,尼泊爾、不丹、印度、日本、朝鮮半島至西伯利亞也有分布。天麻是名貴中藥材之一。天麻做藥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用天麻釀成的養生酒視為宮中珍品。古醫書《神農本草經》和《本草綱目》里,均有天麻“除百病益壽延年”的記載。
蒜薹(蒜苔),又稱蒜毫,北京以及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蒜苗。它是從大蒜中抽出的花莖,人們喜歡吃的蔬菜之一。蒜薹在中國分布廣泛,南北各地均有種植,是蔬菜冷藏業中貯量最大、貯期最長的蔬菜品種之一。蒜薹(蒜苔)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,具有多種營養功效。
松茸,學名松口蘑,別名松蕈、合菌、臺菌,隸屬擔子菌亞門、口蘑科,是松櫟等樹木外生的菌根真菌,具有獨特的濃郁香味,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藥用菌。松茸好生于養份不多而且比較干燥的林地,一般在秋季生成,通常寄生于赤松、偃松、鐵杉、日本鐵杉的根部。中國松茸一共有四大產區云南香格里拉、四川甘孜州雅江、四川甘孜州丹巴縣斯達納、四川阿壩州小金,四大產茸區產茸占全國松茸產量的大部分。
雙孢蘑菇(Agaricus bisporus)又稱白蘑菇、蘑菇、洋蘑菇,歐美各國生產經營者常稱之為普通栽培蘑菇或紐扣蘑菇。雙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費的菇類,有“世界菇”之稱,可鮮銷、罐藏、鹽漬。雙孢蘑菇的菌絲還作為制藥的原料。中國雙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、山東、河南、浙江等省。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、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。不同地區,不同氣候條件和不同季節可采取適合自己的栽培方式。分布極廣泛,中國普遍栽培。
石斛(學名:Dendrobium nobile Lindl),又名仙斛蘭韻、不死草、還魂草、紫縈仙株、吊蘭、林蘭、禁生、金釵花等。莖直立,肉質狀肥厚,稍扁的圓柱形,長10~60厘米,粗達1.3厘米。藥用植物,性味甘淡微咸,寒,歸胃、腎,肺經。益胃生津,滋陰清熱。用于陰傷津虧,口干煩渴,食少干嘔,病后虛熱,目暗不明。石斛花姿優雅,玲瓏可愛,花色鮮艷,氣味芳香,被喻為“四大觀賞洋花”之一。
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。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,主產于四川、廣東、山東、陜西等地。生姜為常用調料類食物,也可用于做醬菜及小吃等,一般做醬菜和小吃用嫩姜,做調料和藥用以老姜為佳。
淮山又名淮山藥,是山藥(學名:Dioscorea opposita)的成品名。為薯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塊根,冬季采挖。生長于海拔350米至1,100米的地區,多生在山坡、山谷林下、路旁的灌叢中、溪邊及雜草中。營養豐富,藥用價值極高。功能主治:益氣養陰,補脾肺腎,固精止帶。用于脾虛食少,久瀉不止,肺虛喘咳,腎虛遺精,帶下,尿頻,虛熱消渴。
人參按產地分為長白山人生(中國生東北出產),高麗參(朝鮮、韓國出產),西洋參亦稱花旗參(美國和加拿大出產),按生長方式分為野生和栽培,野生者稱為山參,栽培者為園參。野生人參的藥用功效更佳,但非常稀少,常見的生曬參和紅參、糖參是由園參炮制而來。經曬干或烘干未蒸制的,稱為生曬參,色澤為黃白色;經蒸制后干燥的為紅參,色澤為紅棕或棕黃色;經水燙、扎孔、浸糖后干燥即得“糖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