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菜(Pyropia/Porphyra spp. )在系統分類學上隸屬于紅藻門(Rhodophyta),原紅藻綱(Protoflorideae),紅毛菜目(Bangiales),紅毛菜科(Bangiaceae),是一類生長在潮間帶的海藻,其分布范圍涵蓋了寒帶、溫帶、亞熱帶和熱帶海域。另外,近年來有關也多有報道。紫菜是世界上產值最高的栽培海藻,在中國、日本和韓國被大規模栽培。
瑤柱,俗稱干貝、干瑤柱、江珧柱、馬甲柱、玉珧柱、蜜丁、江瑤柱等,實際是多種貝類閉殼肌干制品的總稱。撬開一個江瑤只得指尖大小的干貝,在古時是進貢皇室的珍品。其因味道鮮美被列作"海八珍"之一,素有"海鮮極品"的美譽。而今雖超市里隨處都能買到,但大的干貝依然昂貴,尤以粒形肚脹圓滿,色澤淺黃,手感干燥且有香氣,口感嫩糯鮮香回甘之類為佳。
雪蛤,學名“東北林蛙”,隸屬兩棲綱、無尾目、蛙科、蛙屬,中國分布在在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(東北部)。國外分布在俄羅斯(遠東地區)、蒙古(東部)、朝鮮、日本(對馬島)。該蛙是我國著名的經濟蛙種,雌蛙的輸卵管里的營養物質,即林蛙油是名貴的食品、補品、藥品具有“滋補益精、養陰潤肺、補腦益智”等功效。因其在寒冬中可冬眠長達五個月之久,因此得名“雪蛤”。
蝦米又名海米,是著名的海味品,有較高的營養價值,其中最有營養價值的成分是蝦皮和蝦仁上紅顏色的成分,名稱叫蝦青素,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的抗氧化劑。常吃蝦米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,防止動脈硬化,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,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;由于其肉質松軟,易消化,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后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。
水蛭,俗名螞蟥,渾身都是粘液,還會吸食血液,這讓很多人對其感到惡心,但是在烘干后,水蛭是作為中藥被使用的。在中醫典籍中記載,螞蟥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,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,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入藥,具有治療中風、高血壓、清瘀、閉經、跌打損傷等功效。近年新發現水蛭制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。
沙蟲,又名沙腸子,常見于北部灣的雷州半島和廣西北海一帶沿海灘涂,以吞食沙粒為生,退潮后,用鋤頭或鐵鍬即可挖掘。沙蟲身手敏捷,潔身自好,對居住環境要求極高,寧死不肯在被污染的土地里生活,所以有沙蟲也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證明。
沙蠶在分類學上屬于環節動物門、多毛綱、游走目、沙蠶科,俗稱海蟲、海蛆、海蜈蚣、海螞蝗。動物性釣餌的一種。身體分節明顯,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剛毛的疣足,用以行動。長10厘米左右。棲息泥沙中,生殖季節或夜出覓食時,能游水。我國黃海和渤海沿岸多產,日本亦產,是釣取海魚的主要餌料。我國海濱已廣泛養殖,作為商品餌供應垂釣者。
牡蠣(ostrea gigas tnunb)俗稱海蠣子、蠔等,隸屬軟體動物門,雙殼綱,珍珠貝目,是世界上第一大養殖貝類,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源之一,為全球性分布種類。牡蠣不僅肉鮮味美、營養豐富, 而且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和藥用價值,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海產珍品。牡蠣的含鋅量居人類食物之首。古今中外均認為牡蠣有治虛弱、解丹毒、降血壓、滋陰壯陽的功能。
魷魚,也稱柔魚、槍烏賊,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亞綱十腕總目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。體圓錐形,體色蒼白,有淡褐色斑,頭大,前方生有觸足10條,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,常成群游弋于深約20米的海洋中。
金鯧魚屬硬骨魚綱、鱸形目、鲹科、鯧鲹屬,學名卵形鯧鲹,俗名黃臘鯧、金鯧。該魚體側扁,卵圓形,臀鰭與第二背鰭長度略相等。頭側扁,尾柄細,體披小圓鱗,不易剝落。金鯧魚為我國南方沿海名貴海產經濟魚類之一,其魚肉為白色、細嫩、鮮美可口,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海南等地人工已經育苗成功,養殖技術較為成熟。
黃花魚,Larimichthys (D. S. Jordan et Starks,1905),又名黃魚,石首魚科黃魚屬的一屬黃魚的統稱。生于東海中,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,叫耳石,故又名石首魚。魚腹中的白色魚鰾可作魚膠,有止血之效,能防止出血性紫癜。
海蝦是水產海產蝦的總稱??谖鄂r美、營養豐富、可制多種佳肴的海味,有菜中之"甘草"的美稱。海蝦有明蝦、基圍蝦、琵琶蝦、龍蝦等;海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營養價值很高,其肉質和魚一樣松軟,易消化,但又無腥味和骨刺,同時含有豐富的礦物質(如鈣、磷、鐵等),海蝦還富含碘質,對人類的健康極有裨益。根據科學的分析,蝦可食部分蛋白質占16~20%左右。
海馬(拉丁學名:hippocampus),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,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,身長5-30厘米。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,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,吻呈長管狀,口小,背鰭一個,均為鰭條組成。眼可以各自獨立活動。海馬行動遲緩,卻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動迅速、善于躲藏的橈足類生物,分布在大西洋、歐洲、太平洋、澳大利亞。
海帶(Laminaria japonica),又名綸布、昆布、江白菜,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類。孢子體大型,褐色,扁平帶狀。分葉片、柄部和固著器,固著器呈假根狀。葉片為表皮、皮層和髓部組織所組成,葉片下部有孢子囊。具有黏液腔,可分泌滑性物質。固著器樹狀分支,用以附著海底巖石,生長于水溫較低的海中 。
海參屬于無脊椎動物、棘皮動物門、海參綱。全球有900多種,我國約140種。其中印度洋、西太平洋海區是世界上海參種類最多、資源量最大的區域。我國海參分布在溫帶區和熱帶區,溫帶區主要在黃渤海域,主要經濟品種是刺參,也是我國最為知名的海參種類,熱帶區主要在兩廣和海南沿海,主要經濟品種有梅花參等。其中西沙群島、南沙群島和海南島是我國熱帶海參的主要產地。海參在各類山珍海味中位尊“八珍”,還具多種中醫特指的補益養生功能。
蟶(chēng)子 razor clam為海產貝類。軟體動物。介殼兩扇,形狀狹而長,外面蛋黃色,里面白色,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,也可人工養殖,肉味鮮美。有縊蟶、竹蟶等種類。chēng ,在閩南語里讀音類似“攤”,在甌語里讀音類似“青”。蟶子常見於潮間帶的泥沙中(尤其在溫帶)。殼窄長,剃刀狀,長可達20公分(8吋)。
鮑魚(Abalone),其名為魚,實則非魚,種屬原始海洋貝類,單殼軟體動物。由于其形狀恰似人的耳朵,所以也叫它“海耳”(Sea-ear)。鮑魚通常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,足跡遍及太平洋、大西洋和印度洋,公認最佳產地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,我國東北部也是傳統產區。全世界已命名的216種鮑魚中,分布在我國沿海的鮑魚有7種,其中又以北部渤海灣出產的皺紋盤鮑和東南沿海的雜色鮑最為多見。